行业新闻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生态环境趋好 野生虎豹增多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网      发布日期:2016-08-02      浏览次数:2445次

在吉林省茫茫长白林海,生存着至少27只东北虎、42只东北豹
生态环境趋好 野生虎豹增多

 

  阳光明媚,山溪潺潺流淌,溪畔青草和灌木茂盛,大朵大朵的野花蓬勃绽放。忽然,一只身姿矫健的老虎一跃而出,叼起一只鸡,转身一纵,虎尾轻扬,钻入林中……
  这是今年7月19日发生在珲春保护区山林中的一幕。这里距珲春市区不足10公里。就在此前一天,记者还曾到这片林区附近采访,听当地林区工人和农民说,现在生态特别好,看到虎豹是常事儿。
  
  建各类自然保护区44处
  高铁改道、高速公路取消,为保护生态、保护虎豹让路
  “根据资料记载,东北虎豹赖以生存的家园——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区,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历史消退期。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日本侵占东北后变本加厉采伐等因素,至新中国成立时,东北森林资源大约1/3消失。新中国建立后,为支持内地建设,又砍伐掉大约1/3。”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猫科动物专家组成员冯利民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东北森林资源严重缩减,随之虎豹几近灭绝。”
  “从那时起,在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吉林省依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对林区生态进行了艰苦的修复与保护。”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教授说,2001年左右,吉林先后建立了珲春、汪清、黄泥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起了虎豹的避难所,中国虎豹能绝地重生,得益于此。
  1996年,吉林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做出了全面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的决定,当时在全国这是首例。多年来,全省坚持不懈实行全面禁猎。以保护区为核心,近些年共撤并林场69个,释放虎豹活动空间40余万公顷。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吉林省从2006年开始实施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制度,至今年7月,全省共审核补偿案件3.7万多起,补偿金额1.2亿多元。
  目前,吉林省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区44处。天保工程成效显著,森林资源得以培育和修复,截至2015年末,工程区累计完成森林培育面积1868万亩,实现了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
  “停伐是对森林最好的保护。”吉林省林业厅保护处处长于长春介绍,去年4月1日,天保工程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今年地方国有林场也将停伐。
  最让葛剑平感动的是,2015年,因为新修道路会影响虎豹栖息地,他去找了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里非常重视此事,不惜牺牲经济利益为生态让路、为虎豹保护让路——将珲春到海参崴的高铁改道,珲春到黑龙江东宁的高速公路取消。
  省林业厅厅长兰宏良,经常被问一个问题——兴师动众,费这么大劲儿保护这20来只虎,有啥意义嘛!
  “我回答他:意义巨大!作为生物链顶端物种,野生虎豹在维持森林生态健康和平衡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说明吉林省有着比较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兰宏良说,“另一方面,由于濒临绝境,野生虎豹的生存和保护在上个世纪就已是国际性议题。保护工作开展得好坏、研究水平的高低,也具有重大国际影响。”
  冯利民表示,老虎占据生态金字塔的顶端,是森林之王,其生存依赖于生态金字塔的每一层,缺一不可。保护好野生虎,就必须保护好森林中的食草动物种群,就必须保护好食草动物赖以生存的森林环境,以及环环相扣的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这个支撑野生虎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将为未来人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珍贵的自然资源。因此,保护好野生虎也正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3000台红外相机组成监测网
  将在吉、黑两省交界区域开展国家公园建设试点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国家级创新团队与吉林省林业厅等单位组成联合研究团队,来到保护区。大家各展所长,共同努力,东北虎豹监测保护跃上新台阶。
  冯利民被朋友们称为“野人”,通常一年中有8个月待在山上。“从读博士时开始,这么多年,用双脚丈量了吉林和黑龙江东部区域的几乎所有山头,选择合适的位点,亲手布置绝大部分的红外相机,科学系统监测中国境内的虎、豹种群现状。”
  依据虎豹可能活动的路线等,北师大团队主要在珲春的中俄边界至中国东北内陆,以3.6公里×3.6公里的网格布置红外摄像机,建立起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单个区域红外相机监测网络。“我们的相机很快将达到3000台,将完整覆盖未来的国家公园区域。”冯利民说。
  2013年11月6日,红外摄像机在珲春保护区追踪到了令人激动的一幕:夜色中,一头成年雌虎从容走过镜头,后面跟着她3个月大的幼虎。更令人激动的画面还在后面,雌虎和幼虎后,3只小虎依次走过。这是全球首次记录到野生东北虎一胎繁殖出4只幼虎。
  虎豹身体上独特的花纹与人的指纹一样,具有唯一性。到2014年,北师大团队积累了大量的东北虎、豹野外第一手视频数据。通过国内外虎豹研究团队的鉴定验证,最后得出一致结论:整个监测区里,仅在吉林省珲春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发现有东北虎种群,2012年—2014年,至少有27只东北虎、42只东北豹在活动。
  今年5月,吉林省林业厅与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卫星应用合作协议,计划上4颗高清动态视频卫星,与地面摄录系统互补,使东北虎豹研究和保护再上新台阶。
  今年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提出,要整合设立国家公园,更好保护珍稀濒危动物。“已初步确定将吉、黑两省交界的老爷岭南部(珲春—汪清—东宁—穆棱)区域划为国家公园试点区域,总面积146万多公顷。”兰宏良说,“下一步,我们将把国家公园的实施方案制定好,以此为契机,开创保护新局面。”
  野生虎豹仍有生存危机
  专家建议扩大濒危物种的栖息和繁衍生境
  当前,在整个东北林区,野生虎豹长期活动的区域仅为吉林省珲春、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绝大多数个体活动被挤压在珲春和与之接壤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部的边境狭窄区域内。中俄两国虎豹生境加起来不足0.6万平方公里,却生存着至少35只野生东北虎和70只野生东北豹,已超出资源承载力3倍。由于这些虎豹在俄罗斯境内无他路可去,呈现出向我国内陆迁移趋势,但它们很难进一步走入东北腹地的广阔林区。
  “而且,该虎豹种群目前已进入繁殖高峰期和种群快速增长期,如没有足够的扩散空间,资源耗尽和种群崩溃的严重危机将很快出现。”葛剑平忧心忡忡地说,能否顺利度过2—3个冬季,是目前活动于我国境内的野生虎豹种群面前的第一道“关口”。
  冯利民说,野生虎豹种群的迁移、扩散,是以雌性虎豹定居和繁殖为基础和主线,而雌性虎豹在繁殖过程中,对生境质量相当“挑剔”:要有足够的猎物,繁殖、育养后代时的环境要安全和宁静。现在,密集的牛群放养、林下种植等活动,既截断了虎豹的前进之路,又严重挤占了虎豹猎物的食物资源和生存空间,同时,对雌性虎豹繁殖、育养后代形成严重干扰。此外,中俄边境区域存在着长距离的铁丝网,也严重地阻碍了虎、豹等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
  “一只成年虎一年需要大约5000公斤重的猎物,一个星期需要吃一只马鹿这样大小的大型有蹄类动物才不会挨饿,而当母虎繁殖的时候,对食物的需求可能会加倍。”冯利民说。调查研究显示,在俄罗斯,一只雌虎的领地平均在300—500平方公里,雄虎的领地面积往往能达到上千平方公里。
  葛剑平认为,当前关键是尽最大可能减少放牧和种养活动,为野生虎豹尽快腾出生存空间,进而引导和促进种群走向我国东北广袤的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使这两个濒危物种重获较大的栖息和繁衍生境。在寒冬到来前,清山清套、严禁违规种养、迁移保护区核心区域居民、推动集中养牛等工作,要赶快做起来。
  “吉林省已经付出巨大努力,但由于当地政府财力资源有限,需要国家层面予以支持,特别是那些直接关系当地民生的工作,如生态移民、就业等。”葛剑平说。